【卷首语】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构建“大思政课”协同育人体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立足博士公共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组织开展以“以实践为牵引”的研究生“大思政课”的教学改革。课程组织博士生志愿实践服务团,聚焦“实践”与“服务”,打通理论与实践的转化通道,通过组织学生扎根基层的实践调研以及面向基层单位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让博士生将所学理论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更加深刻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与应用,培养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关照社会现实和时代发展。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为社会做出积极有益的贡献。本次活动于2024年11—12月陆续展开,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对本次活动进行持续纪实报道。
02【上中医把大思政课堂搬到浙江基层乡村】
11月16日,上海中医药大学大思政课“杏马先锋”志愿实践服务团宁海实践小组来到浙江宁海,参观调研了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经济的宁海经验,同时服务团的博士医生们也为当地居民带去了特色的中医义诊服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芳教授带队,实践服务小组师生一起实地调研了宁海县的下畈村、湖头村、前童村、骆家坑村、河洪村等示范村。浙江宁海县委宣传部为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和支持。
下畈村是“全国乡村治理示范单位”,乡村治理中著名的小微权力清单“36条”就是源自这里。自2014年3月起,下畈村便率先启动了小微权力清单“36条”的试点工作,将19项集体管理事务和17项便民服务举措以清单形式明确规范。下畈村党支部成员率先垂范,村民们积极响应,全村上下一盘棋,共同奋斗。凭借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畈村荣获了“省生态文化基地”的美誉。同时,该村以党建为引领,勇于探索乡村治理的新路径,走出了一条富有成效的乡村善治之路。下畈村的治理成效显著,不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生活水平也持续提升,更营造出了和谐稳定的村庄氛围。其在乡村治理和党建引领方面的卓越成就,为我国县域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下午,实践服务团又前往了历史悠久的前童村进行研学。学员们来到中共宁海县工委的旧址,方孝孺讲学的石镜精舍、徐霞客游历起点梁皇山,深入学习了革命战争时期先烈们不屈不挠的斗争故事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建设中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学员们还观摩了泥金彩漆、竹编、木刻等非遗技艺的精湛演示与传承。学员们在品味历史韵味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前童村“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前童村的发展,无疑是乡村振兴的璀璨明星,也是党领导人民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缩影。他们所弘扬的儒家文化与非遗传承,更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鲜活例证,让考察团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突出作用。
11月17日,志愿实践服务团走进了强蛟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团队中的博士医生们在当地医疗部门的配合下,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中医义诊服务。博士团成员一丝不苟地为老人测量血压、血糖等身体指标,细心问诊并耐心解答居民提出的各类健康问题,并给出了专业的治疗建议和指导。
服务团实地调研了强蛟镇的横山岛、骆家坑村的文旅建设情况,并听取了宁海县强蛟镇领导关于当地文旅开发的详细介绍。结合在强蛟的所见所闻,服务团师生就强蛟镇如何进一步挖掘资源、推动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共谋乡村振兴发展。
此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动大学生更好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而宁海以其丰富的思政资源,主动靠前、深度谋划“全域大思政”的县域样本,将思政社会大课堂辐射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发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领域,从而推动形成了“大思政课”的大格局。
【学员感悟】
2024级中医内科学博士研究生田雪琪:我有幸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王院长的带领下,通过宁海县委组织部与宣传部领导的详尽讲解与介绍,使此次宁海实践之行变得异常充实。我对于宁海县在党建引领、经济发展、乡村建设以及文化发展等方面,有了既清晰又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宁海县的各个村落各具发展特色,为当地百姓创造了丰富的物质与精神文化财富。其中,下畈村作为小微权力清单36条的发源地,在全国党建引领发展中走在了前列;前童村则深入挖掘并展现了宁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前童家族的精神文化内涵;强姣镇则依托其得天独厚的海岸线与周边12座小岛,成功开发了海鲜捕捞、海景观赏等旅游项目。此外,各个村落还根据自身的优势,发展了养花、种植土豆、笋、番薯、养殖黑猪、跳鱼等农副产品产业,并将闲置的民居改造成了具有民俗特色的民宿。这些举措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宁海县在传承、改革、创新与发展方面所做出的深入与实在的努力,它在全国范围内确实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与示范作用。
2024级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王俊杰:这次宁海之行,义诊与调研相互交织。但给我以启迪的还是当地乡村治理的实践经验。这里的村庄各有特色,治理方法和模式也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有三点普遍性经验值得学习:第一,充分建设村民自治的机制、发挥能人治村的优势。相信先富之人的智慧,以先富引领和带动后富;第二,根据村庄自身状况,采取最温和、最规范的治理方案。三十六条就是村民根据现实状况和以往的选举经验制定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治理规则;第三,深入挖掘村庄特色,因地制宜发展第三产业。下畈村五百余年香樟树的保护和宣传,以及河洪村对长寿老人和长寿经验的宣传,都让其打上了特色村庄的品牌,在宁海独树一帜。
2023级中药学本科生周赟豪:通过这次的调研,我了解到了“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全国人民共同为之奋斗,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路上,我们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发展乡村;而这些村镇的发展也让我更加深刻地领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不仅对我未来的学习有指导意义,更能激励我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