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寻足迹忆初心 黄浦区红色经典步道上的“党史实践教学”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5-04-06浏览次数:10

 

2025331,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徐海峰老师带领“中共党史专题”课学生前往黄浦区红色经典步道,开展党史实践教学活动。在南昌路、思南路、复兴中路等串联起的红色景点里,通过实地探访革命旧址、聆听红色故事,同学们在历史场景中感悟党的初心使命。

南昌路是黄浦区的红色文化地标,承载着丰富的革命历史记忆。同学们首先来到了位于南昌路1002号的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这座石库门建筑,见证了党的发起组在此诞生的历史。同学们驻足展柜前,凝视着泛黄的《新青年》著作,仿佛触摸到百年前思想觉醒的脉搏。

随后,一行人参观了位于南昌路48号的大同幼稚园。1931年至1932年,一批革命烈士遗孤和领导人子女在这里学习,这里是党早期创建于上海的“红色摇篮”。穿过梧桐掩映的南昌路,同学们走进复兴公园,在马恩雕像广场感悟马克思主义的魅力。早期革命青年曾经在此讨论马克思主义,同学们肃立仰望,马克思、恩格斯深邃的目光仿佛穿越时空,注视着新时代青年在党旗下成长。

0cdcf8682f40ab88045fdf2eee5d623

 

沿着思南路行走,同学们踏入了周公馆内。这幢四层的法式花园洋房在梧桐的掩映中更显庄重,作为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它见证了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上海的革命活动。

cb3505bb108c01eb7d88dcc42f7e69b

在复兴中路的又新印刷旧址,讲解员带领同学们认真学习了《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印刷背后的故事。1920年,陈独秀在此建立又新印刷所,承印的2000册《共产党宣言》如星火燎原,照亮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之路。旧址内陈列的手扳式印刷机复制品和多个版本的《共产党宣言》,让理论著作的油墨香与革命热血的温度变得可感可触。

 

7dc5b98d66d31a3865c2148e513e47c

 

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同学们一并参观了中共上海区委党校旧址。这处红色地标承载着党的早期培训记忆,同学们在修缮一新的展陈前驻足,通过历史文献与多媒体展示,了解早期党员在此学习革命理论的场景。

现场教学的最后一站,同学们来到了位于黄浦区太平桥公园南侧的上海机器工会纪念雕塑广场。上海机器工会是中国共产党发起组领导成立的第一个工会,它的正式成立,翻开了中国工人运动新的历史篇章。

https://images.shobserver.com/news/690_390/2021/6/21/b3d2773fe25a431a8d0f68d44b500e66.jpeg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党中央机关有12年的时间驻扎在上海。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要把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此次实践教学活动通过“行走的课堂”,让党史学习教育从平面走向立体。同学们在历史现场触摸信仰温度,在红色记忆中汲取精神力量,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续写党的辉煌篇章的信心和决心。

 

 

 

 

 

学习感悟:

这幢砖木结构的旧式里弄,因印刷《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而永载史册。跨进门槛,手扳式印刷机的复制品静默伫立,铜质零件上仿佛还残留着油墨的芬芳。展墙上,100本不同语种的《共产党宣言》如星辰般璀璨,其中陈望道翻译的中文全译本,更在智能屏的互动中“活”了起来——当指尖抚过“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字样,仿佛触摸到了百年前真理的温度。讲解员讲述着陈望道蘸墨汁吃粽子的故事,那一刻,“真理的味道是甜的”不再只是书中的描述,而成为心尖上真实的震颤。在摹写区提笔写下“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墨香与信仰在纸面交融,让人真切感受到“日日新,又日新”的革命力量。

——2024级马克思主义理论王雅婷

 

站在渔阳里,我们触摸到早期青年运动的脉搏,感悟到马克思主义如何在中国青年心中扎根生长。参观中共上海区委党校旧址,青砖石阶铭刻红色初心,泛黄史料映照建党艰辛。作为新时代青年,当以革命精神滋养信念,将马克思主义真理融入专业实践,赓续血脉、勇担使命。徐海峰老师结合现场实物,将党史理论具象化,让我深刻理解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内核。作为中医药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子,此次考察更让我体会到“知行合一”的重要性。革命先辈以实践探索救国道路的精神,与中医药“辨证施治”的智慧不谋而合。未来,我将以红色精神为指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相结合,在新时代践行青年党员的使命担当。这次实践考察不仅是一堂生动的党史课,更是一剂滋养初心的精神良方。

——2024级马克思主义理论王俊杰

 

踏上红色步道,沿途的建筑与风景是最生动的历史讲解员。石库门建筑静静矗立,看似普通,却曾是无数革命志士秘密集会、商讨救国方略的关键场所。这次红色步道之行,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精神升华。它让我明白,红色基因是我们民族的精神瑰宝,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的历史使命,要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级马克思主义理论黄渝腾

 

马恩雕塑不仅是对两位伟人的纪念,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象征。它也让我深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又新印刷所旧址,是首部《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印刷地。《共产党宣言》的出版为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国共产党人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此次实践课,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艰辛与伟大。先辈们在黑暗中探索,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级马克思主义理论樊璐琪

 

黄浦区的红色经典步道是一条充满历史意义和教育价值的徒步路线,行走其中让人深刻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力量。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沿着步道前行,途经一处处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红色地标,我仿佛穿越回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看见了无数革命先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的景象,真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从幼小逐步发展壮大的艰难历程。步道串联起的不仅是红色场馆,还有上海的历史街区和现代城市景观,古老的石库门建筑与现代化的城市风貌相互交融,是红色文化传承赋能城市发展的典范,漫步其中让人深刻体会到国家繁荣富强的来之不易,也更加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

——2024级马克思主义理论卢俊铭

 

这次参观之行让我深刻认识到:守护红色遗存、传承红色记忆亟需与时俱进的创新表达。当指尖在流动电子屏上滑动翻阅《共产党宣言》的百种译本,当3D打印的墨水粽子让我们咀嚼真理的甘甜味道,当AI朗诵将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回响注入数字声波——这些创新实践生动诠释着:红色基因正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在媒介变革的浪潮中变得更加鲜活立体、真实可感,焕发出穿越夐远时空的生命力。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我们应以守正创新的学术自觉,既要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历史本真,又要巧用现代科技赋能传播,让革命精神化身数字火种,在历史出场与未来图景的双向奔赴中绵亘永续。

——2024级马克思主义理论张友维

 

 

撰稿人 殷嘉萃 李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