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4月9日下午,我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教师带领本研学生40余人,赴上海市淞沪抗战纪念馆开展“行走的课题”现场实践教学暨大思政课建设调研活动。本次活动以场馆学习与沉浸式体验为主线,引导学生在历史场景中追溯抗战历史,感悟民族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在淞沪抗战纪念馆内,师生们通过“艰苦卓绝——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题展”的千余件珍贵文物、历史影像及场景还原,仔细观摩战士遗物、战场照片及文献资料,深入了解1932年“一·二八”和1937年“八·一三”两次淞沪抗战的壮烈历史以及上海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特殊地位。
实践学习中,一面由抗战老兵手印组成的墙引发学生驻足凝视,这些老兵大多离我们远去,但一枚枚手印仍向我们无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岁月。2023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黄茜同学感慨道:“每一个手印都像是一段历史的呐喊,让我直观感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2024级预科(中药)专业本科生张雅轩同学印象最深的是展厅中间利用1945根钢索缠绕1400发子弹形成的“战”字,寓意“为祖国生命而战、为民族生存而战、为国家独立而战、为领土完整而战、为人权自由而战”的中华民族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其中有8枚是从宝山出土的文物。她表示:“子弹本是战争中杀伤性的武器,在这里巧妙地构成 “战” 字,让我直观地感受到了先辈们的战斗宣言,面对强敌,先辈们用手中的武器、自己的生命去战斗。醒目的文字同时也提醒着我们,如今的和平是先辈们浴血奋战换来的,我们要珍惜和平,热爱祖国,牢记历史,更要从这“战”字中汲取力量,在自己的生活里,遇到困难也能有战斗到底的劲头。”
纪念馆特别设置抗战主题体验环节。学生亲手操作摩斯电码发报设备,模拟战时情报传递场景。随着“滴答”声在展厅内响起,学生们通过破译电码、发送信息,切身感受抗战时期通讯兵的智慧与艰辛。此外,馆内沉浸式光影展区通过数字技术还原战场实景,让学生仿佛置身历史时空,直观体会战争的悲壮与和平的珍贵。
此次实践是我院推动教学创新的生动实践。通过结合时事热点的实践课程,以实地参观、实物见证与沉浸体验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历史与新时代的联系,引导青年学生传承伟大抗战精神,激发奋进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